2)第384章 天文物理的颠覆,被放弃的湮灭组织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牵扯到一个‘史瓦西半径’的重要概念,天文学认为‘史瓦西半径’和星体质量正相关。

  换句话说,只要能计算出‘史瓦西半径’,就能够得出星体的质量。

  ‘史瓦西半径’,是从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来,它将物件的逃逸速度设为光速,配合万有引力常数及天体质量,便能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现在有了湮灭理论,还有了发现了所谓的‘一阶能量波’。

  一阶能量波,波长、频率和普通能量波相同,只是能量强度要高出很多。

  这样一来,针对存在强湮灭力场的星体,天文物理依靠观测‘特殊射线逃逸’来计算史瓦西半径的方式就是错误的。

  如果引入‘暗物质不存在’的概念,会更简单的推导出结果。

  既然暗物质不存在,维持超大星系所需的质量,自然就都在星体本身,就可以得出结论--有关黑洞质量的计算是错误的。

  两个方式,同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得出的过程中,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都被否定,以往的工作都成为了无用功。

  这种背景下,马泽尼亚-舒尔茨支持把湮灭理论、宇宙膨胀论引入天文物理,自然会引起天文物理领域的巨大争议。

  在国际天文物理领域中,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马泽尼亚-舒尔茨的说法,“我不认为天文物理应该接受宇宙膨胀论,它毕竟只是一个新的理论,即便有一些实验支持,它依旧是理论。”

  “那些所谓的实验支持,只是理论研究的基础而已,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向推导,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有关一个实验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宇宙膨胀论只是一种解释而已,我个人认为,它是错误的。”

  “马泽尼亚不能代表天文物理,他的想法和我是完全不同的。”

  “……”

  这些站出来坚决反对的天文物理学家,绝大多数都非常有名气,其中还包括两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学者。

  他们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引入湮灭理论以后,他们的很多成果都被否定。

  任谁花费一辈子时间投入到研究中,成果还获得了国际奖项,结果被其他人证实研究是错误的,都是不能够接受的。

  同时,也有很多学者站出来支持马泽尼亚的说法。

  这些支持的学者多数都很年轻,他们认为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才会真正的焕发活力,而不像是现在的情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文物理的进步,多数只是发现几个星体,或是对远在‘亿光年’为单位距离的星云做研究。

  当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有了全新的基础支持,领域内就多出了很多方向。

  很多成果被推翻,自然就留出了‘科研空地’,可以让更多年轻的学者进行探索。

  这就是争议的根源。

  老学者们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被推翻,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