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2章 邓析以身殉法_我在春秋不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2章邓析以身殉法

  邓析倒是没想到,在这节骨眼上,范蠡竟然会深夜来此,他不由先是一怔,随后说道:

  “少伯?你怎么来了?”

  范蠡低声道:

  “大人,蠡乃受子明先生所托,前来救大人出郑国……”

  邓析闻言,却是果断摇头道:

  “哦,少伯能有此意,析不胜感激。只不过,生死有命,倒是当真不必了。析死而死矣,并无出逃之意。”

  范蠡闻言,不由一愣:

  “大人,如今郑国已乱,驷歂居心不良,欲将大人与我家先生不利……蠡既已谋定,当可带大人出奔,大人若此时不走,日后恐再无良机!”

  邓析长叹一口气。

  “哎……十几年前,析年轻自负,自恃才高。每每与子产大夫作对,要说起来,邓析在那时便合该为子产大夫所杀!只因子产大夫有容人之量,饶了邓析这条性命,并是将我流放去了叶邑。”

  “后来,幸得子明先生举荐,竟是让邓析得以活着回了郑国,并委以重任,能为国效命。所以,邓析已是多活了十余载,现在郑人既要杀我,我又能去往何处?”

  “啊呀,大人何出此言?无论去去往何处,终是比在这里坐以待毙的好啊!”

  范蠡如是说道。

  邓析闻言,却是又自顾自的坐了下来,并是与范蠡摆了摆手:

  “我若是就这么走了的话,驷歂定会迁怒于《竹刑》,若《竹刑》被废,那么析的这几十年来的心血也就付诸东流了。”

  范蠡瞪大眼睛。

  “大人……你……你难道是要以身殉法?”

  只见邓析甚是坚毅的缓缓点头,没错,他确实就是作得此想法。

  “昔者铸剑之人,每欲出得利刃,必要以身投炉。析死不足惜,我邓析既可作刑,又如何能够不以身作则?郑人若果真能以《竹刑》问罪于我,则郑国便无人能驳《竹刑》。若不能以《竹刑》论罪于我,我若蒙冤而死,则《竹刑》日后亦必深入人心。若能如此,那么这一切便都是值得的!我邓析不才,甘愿以身殉法!”

  范蠡连忙说道:

  “大人何不留着有用之身?行得如此于己无利之事,实属不该啊……”

  邓析伸出一只手,淡然道:

  “呵呵,邓析本就是郑人,为郑国身死,也是理所应当的。若是苟活于世,又将置《竹刑》于何地?少伯,你既非郑人,自然是无需作此考量的,还是赶紧带着你家小主速速离去吧!”

  端木赐在旁,此刻也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亦是从旁劝道:

  “司寇大人,在下不才,但家师曾有言:‘智者自知,仁者自爱’,大人既有自知之智,却为何不自爱?自戕自害之人,又如何能为君子之道?”

  邓析看了一眼端木赐,淡然笑道:

  “这位先生倒是面生,但是所言倒也是极有道理。近来听说郑邑之内有人是蓄意乱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