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零五章 慌乱的饥兵_大明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冷兵器时代都讲究个阵型,阵型布置得当更能够发挥出各种兵器之间相互配合的威力。顶点23S.更新最快

  官兵能够对流寇以多打少,不仅仅是因为火器和弓箭更加充足。而是官兵的阵型更加讲究,刀枪剑戟如何布置,长短兵器远程近程相互搭配,骑兵与步兵的合理应用等等。

  流寇们也在战争中不断学习和借鉴,以实战代替训练。到了明末后期,那些幸存下来的流寇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战斗经验。

  现在对阵天策军,如果给他们点时间的话,流寇们也能摆个似模似样的阵型发动进攻,可惜天策军的炮弹像雨点一样往下落。他们什么也顾不得了,只想尽快离开炮击区域,尽快铲除炮击的源头,流寇们要用兵力优势平推第五团阵地。

  从流寇们发起进攻的出发地,到达第五团阵地的距离是三里地。

  骑兵的进攻速度虽然很快,但是迫击炮的调整速度同样很快,这样的速度不是野战炮可比的,佛郎机炮更加没法儿比。

  随着迫击炮炮击角度的调整,炮弹次第落在了骑兵的进攻路线上。炮兵在不断的实战中逐渐成熟,而且在日常训练中也总结出了不少战法。敌人以骑兵为前驱,用优势兵力向己方攻来,都不需要王越吩咐,炮兵很快在前方打出了一个阻隔弹幕。

  该弹幕所打击的位置,正是敌人骑兵的前部三分之一处。由于骑兵高速冲锋,和炮弹落地之间有滞后性,所以这片弹幕形成之后,基本就处于敌人骑兵队伍的腰部,目的就是将敌人的骑兵拦腰斩断。

  炮兵的这种打法属于最省事的一种,所有迫击炮的标尺距离是统一的,这样能够快速调整到位。再以此距离把所有迫击炮均匀分布在一个统一宽度上,如每门炮的打击间隔为十米,九十六门炮在前方就形成了一个宽度达到近一公里的弹幕。

  天策军炮兵在日常训练中最容易掌握的就是这门技术,六零迫击炮的杀伤半径是十七点六米,一百毫米迫击炮的杀伤半径可达四十一点二米,所以指挥官可以根据敌人的情况调整这个宽度。

  仅仅两轮炮击,流寇的骑兵队伍就被斩为两截,第三轮炮弹落地后,位于后方的骑兵不得不赶紧勒住缰绳,惊恐地看着弹幕的位置。

  九十六枚炮弹几乎同时落地的场景,真是太壮观了,宽达一公里的地方几乎同时爆起了火光和硝烟,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奇景。

  他们当然不是来看风景的,而是被弹幕附近的惨状吓到了。骑兵的冲锋是有惯性的,只是三轮炮击就有近两千骑兵伤亡在炮击之下。

  这近两千骑兵并不都是被直接炸死的,很多骑兵只是受伤落马,或者战马被打死受伤甩下战马的。但是这些人基本都活不成了,一批又一批炮弹接憧而至,于是就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