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八章:风清月明(4)_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通的群众喜欢越级上访,动辄就到省委省政府去告状,杨志远上任之后,会通发生过二次集体上访事件,此类事件的处理,往往是省信访局一个电话,驻扎在省城的市信访局驻省城办事处赶紧派人派车将上访群众劝退。

  重大上访事件,影响坏,影响各级官员的升迁,邱海泉在某次截访后,有些气急败坏,在市长办公扩大会议上,建议动用公权,将为首之人送进监狱或者是精神病院:“不制制不成,无法无天,不把政府放在眼里,长此以往,政府的威信何在?”

  杨志远自然反对,杨志远说邱市长你以为我们的官员都是由上面任命的,和人民群众就没有关系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不能总想着怎么去统治和管理人民,而没有一丝服务的观念,群众有问题上访,你就认为调皮不听话,我就要治你,就要抓你。这样行吗,我们现在的官员,本末倒置,从不去想“公仆”这两个字的实质是什么,官僚思想严重,群众在网上发几句牢骚,就上纲上线,危及国家安全了?敌对了?难道这个国家是纸糊的?你做的好不好,群众评一评,说一说,有什么不可以?你做的不好,群众的问题没有解决,说几句真话,上几次访,你就受不了了?不要以为抓人就可以解决问题,群众就永远甘愿臣服?一不如愿就抓人,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我们今天官民矛盾、基层矛盾频发的重要原因。政府的威信不是靠抓一二个人,也不是靠说说就可以树立起来,政府的威信是靠大家一心为民,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邱海泉当时面红耳赤,很是下不来台面。

  杨志远对邱海泉不予理会,发表感言:政府动用公权,从来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虽然说上访是判断社会矛盾、社会稳定的指标之一,但并代表上访量大,就一定是社会矛盾很尖锐;上访量小,矛盾就不会激化。很可能上访量相当小的时候,是问题更严重的时候,因为他已经跑到信访系统之外了,如果他对政府彻底失望,通常就不会选择上访。他愿意上访说明他还是认可这个体制的,相信政府能够解决问题的。如果群众对你不报任何希望了,何必还要上访?把人抓起来?问题就解决了?肯定不可能,只是暂时把问题压制了,一遇上其他的事件,就会产生共振,星星之火一点就着,最终酿成群体ing事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找出矛盾的生长点在哪里?不稳定因素是怎么积蓄的?不稳定力量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杨志远认为,现在的社会形势处在变化中,变数很多,变化的方向也很多,是容易出问题的时候。群众的行为有时过激了一点,可以理解,但群众过激的诉求或情绪的表达方式,并不能说群众就是针对政权的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