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7章 还钱_八零小确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非是牵扯到正经单位,否则在承远,人们之间有关钱的往来仍然不习惯用文书的形式留下凭证。

  如果有人借出钱的时候流露出让对方写个凭证的意思,不但雪中送炭的情分没有了,还会被指责为小气、凉薄,连亲人或朋友都不信任。

  但今天向宾这事是必须要留下凭证的,这个恶人只好由不在承远生活的小茜来做。

  原来以为完全没了指望的钱,现在能收回来几万,李主任和孙局已经顾不得纠结信任和凉薄的问题,两个人同时说:“应该的应该的,咱商量一下这凭证咋写?”

  因为李主任和孙局都是集了二十万,但小茜今天只会给每个人八万,而且这钱本就不应该是向宾来出,所以不能写成是向宾归还李主任和孙局集资款的欠款,这个凭证确实不好写。

  一群人翻来覆去论证了快一个小时,最后决定:两人在盖着建筑公司公章的集资款收据上写上“今收到归还集资款人民币八万元整”的字样和姓名、日期,然后在金额和名字上摁手印。

  然后,两个人又每人各写一张“八万元人民币系向宾个人所出、如果有一天建筑公司恢复正常归还集资款时,李主任和孙局要在收到集资款的三天内归还向宾五万块钱”的纸条,并签字摁手印。

  把纸张和笔放在李主任和孙局面前,一字一句看着人写并指导着让人摁手印的,都是小茜。

  这两人离开的时候都是满面笑容,甚至还过去安慰了向宾几句,让他安心养病,集资又不是杀人放火,没什么大不了的。

  接下来陆续来的几个人,重复了这一过程,等到把这几个“重要”债主都处理完的时候,一天时间也过去了。

  最后剩下五万块钱,小茜全给了向宾,向宾又把这最后一笔钱全给了梁珊。

  贾大发刚开始让集资的时候,向宾很看好集资的前景,可他们的消息放出去半个多月,都没有收到一份集资款,贾大发有点急,一直催向宾想办法。

  向宾并不擅长推销这类的事情,所以他一筹莫展。并不是没有人来问,相反,问的人很多,可看到前面没有一个人交钱,问的人也就只是问问就走了。

  梁珊是地毯厂的下岗职工,单位破产,她们两年多没发过工资,一群老职工闹,政府从中调停,一个私人企业买下了他们原来的厂子,而她们这些职工,根据工龄可以一次性拿到一笔补偿金。

  梁珊一万八千块钱买断了工龄,然后她和丈夫一起在车站附近摆了个卖煎饼的小摊子。

  梁珊是个很健谈的大姐,向宾有时候忙了顾不上吃饭,就会来她摊子上买煎饼,一来二去也算熟识。

  当时一筹莫展的向宾,知道她手里有买断工龄的钱后,硬着头皮去找人,给她算了一笔账。

  第二天,梁珊就过来交了一万五。

  梁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