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二章 渡江_楚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人为侯以及徐氏率杨氏宗室子弟百余人迁居汴京等消息。

  很多人心里都清楚,过去一年时间里,寿州军兵马被北岸禁军压着打,并非战斗力不强。

  徐明珍所率领的寿州军,在淮河中上游跟梁军对峙了十数年,战斗力怎么可能会弱?

  天佑帝用以拱卫帝京的禁军、侍卫亲军,战斗力又怎么可能会弱?

  叛军的弱,除了最初就被信王杨元演打蒙之外,一方面是金陵事变导致的军心混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从金陵事变之后就处于物资紧缺的状况之中。

  这在安宁军叛军渡江北逃后,物资紧缺的问题变得更突出、更尖锐。

  而即便如此,诸营兵马攻打金陵城以及李知诰率淮西禁军围攻巢州城,都没能讨到多大的便宜。

  寿州物资极度紧缺之时,北岸禁军可以放开手脚进攻,但即便梁军的主力转攻楚州去了,现在淮西的形势也可以说是完全逆转过来了。

  一方面是朝廷的水师主力覆灭于洪泽浦,编有为数不多的机动马步兵及骑兵的右神武军也近乎全军覆灭,大楚在北岸的禁军实力已经被严重削弱。

  单纯从兵马数量来说,含水师将卒在内,战前在北岸集了将近十二万的人马,但除去棠邑集结不多的残兵败将,李知诰从巢州城下率领撤往潜山东南麓的人马,仅六万余众。

  寿州军得到充足的物资补充之后,战斗力很快就会得到提升,还有两万梁军增援过来,其在淮西的总兵力也增加到十四万众。

  谁都难以想象一旦棠邑、大刺山、滁河一线都陷落于敌军,楼船军残部的战船能够从这些地区直接进出长江,京畿的防御形势会严峻到何等地步。

  虽说南岸京畿还驻有左右侍卫亲军及两部禁军共六万兵马,但这些兵马还是杨元溥登基之后从诸州兵里抽调精壮仓促组建,论老卒的比例、兵甲装备等等,暂时都还不及李知诰所率的左龙雀军、左武卫军以及被歼灭的右神武军。

  不管有怎样的猜测跟猜忌,总不能先将锅给砸了。

  而不管世家宗阀对韩谦有再大、再深的成见,却又不得不承认韩谦才是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人选。

  杜崇韬、周炳武虽然都是大楚名将,但手下没有可以信赖的嫡系兵马可用,也不敢说能渡江到北岸替代韩谦。

  在沈漾、杨致堂、郑榆、韩道铭、杜崇韬、周炳武等参政大臣多次上书请求,杨元溥于十八日黄昏,最终在崇文殿下旨设立棠邑行营,委黔阳侯韩谦出任行营都总管、都指挥使,加兵部侍郎衔,全面负责棠邑、大刺山、滁河等地长达百里的防线建设,以及负责巢湖东岸浮槎山到扬州西翼捺山之间长约三百里纵深的战区作战。

  同时还同意韩谦召集左广德军旧部及流民壮勇,新编步营协助棠邑等城,着陈景舟率人马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