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页_秦朝的美好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装了进去,实际上是用来压称的,一袋盐巴里最少也是掺了一块的,最多能掺进去十块!

  拿来我看看!李季阳眼睛放亮,当年他可是跟着老乡们做过豆腐的,无论是用卤水点豆腐,还是用石膏,他都拿手!

  最初只是好奇,后来就是觉得自己做出来的豆腐就是好吃!

  卤水点化的豆腐有点老,适合炖煮了吃,或者做干豆腐,做豆干。

  而用石膏点化的豆腐,是很嫩的,适合蘸酱、做汤,做豆腐脑儿!

  卤块溶于水称为卤水,是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蛋白质溶液凝结成凝胶。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又想到现在还没豆瓣酱呢!

  因为现在的酱,叫将!

  这还有个历史呢!

  民间传说:酱是范蠡在无意中创制而成。相传,范蠡十七岁时在财主家管理厨房。由于没有经验,饭菜常常做得不称心而剩下许多,时间一久,便成了酸馊食物。为防主人发现,范蠡将这些食物放在储藏室里。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最终被财主发现,财主骂了他一顿,还限定他十天之内把酸馊食物变成有用之物。聪明的范蠡先将长了绿毛白毛的食物用物处理,然后晒干再用锅炒熟,去异味杀细菌,加点温水搅拌成糊喂猪。财主看猪吃得欢也挺高兴。后来,有个小长工与范蠡开玩笑,将这食物放在面条里给范蠡吃,没想到,面条特别有味。此时,小长工才道出原委,得此启发,范蠡用这种酸馊发毛食物创制出了美味可口的酱。

  然而,这仅仅是传说。其实,酱的酿造最早是在西汉。

  西汉元帝时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就记载有:芜荑盐豉醯酢酱。

  酱,又何以名将呢?据说,在古代各种调味品如盐、梅、醯、醢中,酱总是居于主导地位。如食脍,就得用芥酱,吃煮熊掌,就得有芍药酱这就是《论语》中所记载的不是其酱不食的酱。

  《论语》的成书,可是在春秋战国之时!

  可见,很早就有了酱这个调味品了。

  古人还说了:酱者,百味之将帅。帅百味而行。又据说:酱,就像将军平暴除恶那样可制各种食物之毒。

  酱大概就是由此而得名。

  而这个时代的豆瓣酱,是调味品中比较常用的调料,它的的原料是蚕豆、食盐、面粉等原料酿制而成的酱。

  连个辣椒都没有的那种!

  想到这里,李季阳这个闹心啊!

  就别提了!

  刚想弄个豆腐,结果连酱都没有!

  或者说,此将非彼酱啊!

  少爷,您看!小萝莉纯雅拿了个盘子,盘子里放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卤块。

  李季阳立刻就道:让人泡上一盆子不,泡上十大盆黄豆!

  这卤块起码能化成一盆卤水,点化十盆豆腐绝对够用!

  第73章黄豆要叫菽

  卤水的用量约为原料大豆重量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

  其点卤方式为:在搅动熟豆浆的同时,使盐卤细流连续加入;亦可将盐卤间歇加入熟豆浆中,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少爷,什么是黄豆?纯雅小萝莉,大眼睛忽闪着看李季阳。

  因为她没听说过黄豆,这是什么样的豆子?

  呃!李季阳噎了一下:去把菽泡上十大盆!

  他忘记了,这个时代,黄豆不叫黄豆,叫菽!

  诺!小萝莉纯雅赶紧跑去了伙房,吩咐少爷的话。

  李季阳拿着那一块卤块,翻来覆去的看了看,有点微微发黄,不如他以前见到的盐卤的结晶体那么雪白,不过这样的卤块,也是因为是手工提纯的,没有那么精细。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