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了心_在不正常的地球开餐厅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纳姆公司,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公司之一。公司主要生产的医疗器械包括各型号X光机、CT机、核磁共振、B超机、超声波机等大型医疗器械。而类似于雾化器之类的小型医疗设备制作更是多若牛毛。

  医疗器械领域是一个普通人难以涉足且知之甚少的产业。但这个产业的利润之高也是远超一般人想像的。

  目前仅核磁共振这个设备,全球每年的需求就超过五十亿美元。中国每年磁共振的缺口在八百台。以每台核磁共振的价格一千万人民币计算,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一年在核磁共振这单一器械上的市场份额就高达八十亿人民币。

  而核磁共振是一个技术壁垒极其高的医疗器械,全球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八十被三家大型公司吃净。

  而中国虽然极力发展国产核磁共振技术,但是一直到2016年,全国注册合格并且投入使用的磁共振设备也仅仅只有一百三十六台罢了。对比与全国的需求来说,可以算的上是杯水车薪。

  中国政府一直在扶持磁共振产业,国内几家磁共振工厂每年都领着数亿元的补贴。全国一共二十几家磁共振生产厂。每年政府砸在磁共振项目领域的科研补贴将近五十亿。

  磁共振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科技产品。其中涉及到了材料学、电磁学、软件学等等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只要其中有一个短板,那么整个磁共振设备的精度都会被拉垮。

  中国在这方面起步太晚,积累太少。目前中国磁共振的厂家可以生产的磁共振设备都集中在中低端领域。真正的甚至是超导磁共振,中国并没有厂家真正完全掌握了技术。

  因为限制这些企业发展的不仅仅有看得见的技术壁垒。在企业和科研部门好不容易突破技术壁垒后他们会看见比技术壁垒更可怕更高耸的专利壁垒。

  包括海纳姆公司在内的世界巨头都将他们所设计的所有技术都申请了专利。海纳姆用了A型回路技术,那么国内厂家就不能使用A型回路技术在机器上,不然上了法庭,这种大公司能把国内的小公司告到倾家荡产。

  海纳姆公司在内的大型医疗公司一旦发现了可能突破技术壁垒的技术,他们都会抢先注册专利。就算是他们不使用这门技术,但是也不能让技术流入到其他公司工厂手上。

  国内的某些公司,辛辛苦苦自主研发了好几年,觉得终于绕开了海纳姆的技术壁垒,研究出了一套全新的磁共振技术体系。但是刚刚申报呢,海纳姆那边的警告信就来了。他们会告诉国产厂家,你们的技术我们早就有了,早就申请了专利。你们要使用的话也不是不行,要么缴纳巨额的专利费,把利润的百分之九十五都交给海纳姆。要么就不许使用这样的技术。

  好几年的辛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