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3章 渡江之捷_大明太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必秋毫无犯,另外,之前咱们纵兵于后行劫掠焚田之事,必恶民情,后勤所输军粮要尽数散于百姓,保证他们不会因为缺粮而饿死。”

  常茂已经将朝鲜视做了自家的基业,故而并没有急着继续进攻,而是搞起了民生恢复和赈济灾情的事来,如此一来,又是大把的军费开支。

  不过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被明军占领的地区,朝鲜百姓的反抗并未有多么激烈,偶有零星袭击之事,也被很快扑灭。

  这就看出汉化程度的重要性了。

  朝鲜,是陈云甫精心挑选出的第一个对手,攻占难度是最低的,战场上的仗常茂打赢了,而战场外的仗,一样好打。

  等把后方完全稳定住之后,常茂才领军继续南下,迫**壤府。

  “咱们这次耽误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李芳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不仅在平壤修整好,还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看来,又是一番恶战啊。”

  常昇出现在常茂身边,遥望着南边那模糊的平壤城感慨道:“咱们这位对手,倒还是个打防守战的高手。”

  “他善守,咱们善攻,就看谁更技高一筹了。”

  “这位李芳远还是李成桂的儿子,要不然,换做外人为帅的话,就凭他丢失临江防线这场大败,咱们还可以行反间计来除掉。”

  常茂点点头,并未接话,而是转口问道:“现在开京那里有没有什么动向?”

  “听说李成桂又给李芳远送了几万精锐,并且在加快从各道府抽调援军的动作,料想要不了一个月,这平壤,就会云集几十万大军了。”

  常茂并未觉得有什么压力,反而一笑:“几十万,那岂不是说,这场平壤攻坚战有望成为朝鲜战场的大决战?”

  “是啊。”常昇跟着一笑道:“打下平壤,就再也没有敌人能拦住咱们了。”

  “咱们要不要给李成桂一点时间?”

  “好主意。”

  常昇瞬间明白自己大哥的意思,哈哈一笑道:“让他们把防守的重心都放在平壤吧,这样一来,等到东南水师攻陷济州岛,在光州沿海登陆后就可长驱直入,和我军形成南北两向夹击的战略局面。

  彼时,定让他李成桂顾头不顾腚,咱们先把三韩旧地打下来,只给他留一个京畿道。”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也是定下了先剪除羽翼的作战方针,拉拢新罗、进攻百济,最后在辽东和百济南北两个战场同时开花,大大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最后在唐高宗时期,彻底将曾经战胜隋炀帝而不可一世的高句丽灭国。”

  常茂忆起历史,对李世民的功绩赞不绝口:“唐太宗给咱们后人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实战示例,直到今时今日,这也是个很好的战略方针,咱们照葫芦画瓢即可。”

  “李成桂会不会也堤防这一点?”

  “他倒是想堤防,可他有那个实力吗。”

  常茂自信言道:“兵法中早就说过,打仗,打的是势,何谓势,唯国力耳,朝鲜撮尔小国,于我大明国力悬差十倍不止。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你看,孙武和李世民都在教咱们怎么打仗,咱们还不知道该怎么打吗?”

  “大哥英明。”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