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2章:大汉提速从朕开始_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庶今日上奏,除了还要继续新增两名妃嫔之外,另外一件事就是新增官员的事情,按照两汉时期的规则,朝廷选用官员,是依靠察举制。

  所谓察举制,就是通过举荐向朝廷推荐人才。

  当然并非只要有人举荐,你就能马上走马上任去做官。

  汉武帝时,察举是走上仕途的主要通道,通过举荐,然后再通过朝廷的考核就可以获得朝廷的任免,去做官。

  不过两汉时期,察举制是有人数限制的。

  到了东汉和帝时,举孝廉为了公平起见,各郡人口每满二十万,可举孝廉一人,人口满四十万,可举孝廉俩人,以此类推。

  当然也有对于边郡或者少数民族地区,有宽优政策,如满十万人口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人口,两年举荐一人,五万人口以下的郡国,三年可举一人。

  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刘禅所在的大汉。

  如今大汉初得关中,急需补充一些官员,所以这徐庶刚上任不久,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今儿的第二件事,就是举孝廉选官。

  “徐爱卿!”刘禅将奏折放于御案之上,故作疑惑的问道:“通过察举选录官员的方式,真的合理乎?”

  徐庶闻言一愣,察举制已经施行四百余年,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选择官员都是通过这种方法。

  陛下怎会问是否合理?

  “陛下!”

  徐庶正想说话,可是刘禅却摇了摇头:“朕以为这察举制,并不能察举到天下贤士,只能是一部分人的特权,这并不合理。”

  “普通百姓当中,难道就没有有能力之人?”刘禅故意问道:“他们又由何人去察举他们呢?”

  “陛下!”徐庶若有所思后,道:“察举制,已施行四百余年。”

  “嗯,朕知道。”刘禅笑道:“爱卿可知,时代在变,有些制度也不能停滞不前,停滞不前,就会使人落后。”

  徐庶顿时愣住。

  陛下说的是什么话。

  微臣怎么有些听不懂。

  徐庶的疑惑,刘禅知道他应该是没有听懂,毕竟这是后世的话术,于是笑着又道:“徐爱卿,朕有一法,可使天下有才之人,尽归朝廷所用。”

  “哦???”

  “但请陛下明言。”

  徐庶有些惊讶,让天下有才之人,尽归朝廷所用。

  如果真有这样的好办法,对于眼下的大汉,自然是极好的事情。

  “科举制!”

  刘禅随口便道,这是从隋唐开始,一直持续到晚清,历朝历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相比于察举制,自然是更加公平一些。

  因为即便是平民百姓,只要努力,也是可以进入仕途,为国出力的。

  “陛下!”

  “何为科举制?”

  徐庶急忙问道,这个词汇他可是第一回听说。

  “科举制。”刘禅随后滔滔不绝的说道:“科举制就是不再需要举荐,人人都可以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